我的数据管理流程

当摄影的路走了一段距离,对于使用数码设备的摄影师肯定要面对很多珍贵的事物,而这些最珍贵事物之一就是留下的数据。这些数据在我看来是比器材设备更重要的东西,很多时候最终拍摄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些数据,而你可能需要这些数据陪着一辈子甚至更久。因此我就来介绍下我自己的数据备份方案和文件命名方式并解释原因。

对于一次联机拍摄我的数据备份次数是5次(如流程图中的B、C、D、E、F)。首先拍摄过程中就会进行实时数据备份(B),这个实时备份会用到外接的SSD固态硬盘,因为SSD固态硬盘的速度更快而且相对机械硬盘面对碰撞时候更不容易坏。然后在处理这些图片数据的之前我会用Mac系统的Time Machine来备份工作文件(C),这样在修图过程中如果出现了误删或误改类似PSD这样的文件就还能最大可能的找回来。在电脑上处理完工作文件就把数据再同时备份在外部硬盘(D)和外部硬盘(E),D是放有我所有的拍摄照片数据并且会很大也可以代表很多硬盘。而E是和D一模一样的备份,目的就是在D的数据出现问题并能及时找回数据,这个时候之前实时备份数据的SSD固态硬盘也可以清空好方便下次拍摄。最后就是异地备份(F),这是为了防止被盗或者出现火灾之类的意外数据还能有个安全的备份而不至于一锅端,并且这个F只需要两周左右做一次就可以,把工作地方的数据备份到另外的安全的地方。毕竟很多年的照片数据里少了两周的远比全都没有了要好接受!

文件的命名方式也是对数据的高效管理非常重要的,我每次拍摄文件的命名方式是:

时间日期—拍摄地点—事件名字相机型号—版权所属,比如我在今天拍了元旦则命名为20190101-guangzhou-new year-d800-copyright by ruanzhimeng,这些图片会放到名字为20190101 new year的文件夹里面。日后我找图就可以非常快速并且不会重复出错。

也许最后有人会疑问为什么我没有把照片放在云端的方案,主要是因为我个人觉得云端公司的倒闭不是非常少见的而我那些珍贵的数据需要留很长时间。这个数据管理流程也许看上去很繁琐,但是对我个人而言觉得这是一种态度,可能我永远拍不出伟大的作品但我就是要保护好这些数据,因为这是最基本的努力态度。